刘孟浩博客-刘孟浩个人网站
学习美学离不开文学实践近日,一直在阅读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文章,今天的一篇关于文学与美学关系的文章让我感触很深,促使着我码点字出来。一、诵读有利于提高语文水平,默读是没有作用的朱先生在文章中提到,在日常与他讨论美学的书信当中发现,大多数人的语文基础比较差。日常,我们都不太注重文字的组织能力的学习锻炼,随性化比较严重,认为这是属于专业人士所注重的。然而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遇到组织文字的场景,如写申请、发言稿、心得体会等等,虽然现在是计算机时代不再用手写,但常因一句话的组织前删后除的,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去。古代诗人都有“吟安一个字,捻断数茎须。”更何况今人呢,但我们不是“诗人”,距离这种境界还在“千里之外”。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就非常注重修辞,将这种能力定义为“修辞术”。如何提高这种能力呢?大声
作者 | 罗伯特·清崎来源 |《富爸爸富人的阴谋》当一个学生进入医学院,他会学习医学的语言,并且很快就能开始讨论心脏舒张压和心脏收缩压。当我进入飞行学校的时候,我必须要学习飞行员的语言,并很快开始用到高度计、副翼、方向舵等术语。当我开始驾驶直升机以后,我又开始用不同的术语,例如,周期、扭力、旋翼。如果我不知道这些词,我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飞行员。1903年,也就是我认为的富人的阴谋控制了我们学校系统的那一年,阴谋家带走了金钱的语言,并且用学校老师的语言进行了替代。学校教给学生代数和微积分等词汇,这些词汇在现实世界中应用得很少。90%的人在财务上苦苦挣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,他们从来没有学习过金钱的语言。01知识从词汇开始知识就是金钱,而知识始于词汇。词汇是我们大脑的燃料,能够塑造我们的现实。
金字塔的神奇 这时,人体打坐的形状,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形状,就能采集到天体中高层空间的能量,得到天人合一的状态。长期的打坐下去,人的身体就会健康;人的思想就会宁静;人的头脑就会清醒,还能开发人的智慧,激发人的功能。眼能看到奇景,鼻能嗅到异香;耳能听到妙音;舌能尝到甘味,身体感到轻松、有漂在空中的感觉;意识通灵,清醒的意识到另外空间的存在,眼耳鼻舌身意同时感受到身临仙境的妙不可言的状态。 从道家的角度上讲 双腿相叠,使脚三阴、脚三阳相交,得到双腿能量的互补;双手结印,使手三阴、手三阳相接,得到双手能量的灌通;舌顶上颚,牙齿微微离缝,嘴唇闭上,使任督二脉相连,得到身体大脉的畅通,叫搭鹊桥。所以,把这种周天循环叫做子午周天;而修炼是人为的把两脉相接,让身体上的脉得到更大程度的畅通,保持身体
作者:水木然(微信公众号:smr8700)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中国经济从未有过如此激荡的变化:市场经济走到了尽头,资本经济时代将彻底到来。而资本经济跟市场经济相比,最大的区别在于:资本经济多了一根“杠杆”。这究竟是一根什么样的杠杆呢?先看个鲜活的例子:小米手机其实是典型的“资本思维”成长起来的企业。首先,他会找到合作方、投资方,告诉他们方我将用全新的方式做手机,然后大家一起来做,在还没有开工之前就拿到了投资,并且组建了一个分工型、协作化的团队。然后它会先告诉消费者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手机:配置是多少、价格是多少。找到了自己的消费者,拿到了订单,这时再去找工厂去做代加工,然后以手机为渠道,不断做深、往外延展。小米用的就是轻资产、精定位、做纵深、高增长的资本思维方式。你会发现,小米背后形成了一条生态
1508年,明武宗正德三年。由于开罪炙手可热的大宦官刘瑾,挨了四十大板、并被“流放”的王阳明,历经艰难险阻,终于风尘仆仆地抵达“蛮荒之地”——贵州龙场驿。受尽折磨的王阳明,却无暇顾及自身遭遇,而是始终在思考一个哲学问题“人如何才能做圣贤”。久久上下求索而不得,终于在某个夜半时分,他激动地大喊大叫,说出那句“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,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”,史称“龙场悟道”。在疫情三年、外部挑战不减的今天,如何从人心内部寻找动力,也成为摆在大多数普通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。如何找到答案?我们可以翻翻王阳明心学。复旦大学哲学院退休教授王德峰,对王阳明的研究颇有心得。本文为王德峰在中智视野文化讲坛上所作“王阳明心学及其当代意义”的演讲精编(下)【点击查看上篇】,内容有删节,未经作者审阅,收录于第31期《进
1.为什么读书?是为了写作。朱光潜先生曾说,为了写作而读书,比平常地读书的理解、记忆要深刻,这是非常正确的经验之谈。即使是写写随笔、笔记,也比空过了强。2.一个作家,应该认识自己,知道自己的气质。而认识自己的气质之一法,是看你偏爱哪些作家的书,你一看就看进去了,那么看下去吧;有的作家的书,看不进去,就别看!3.语言的四种特性:内容性、文化性、暗示性、流动性。4.我们接触到一个生活的片段,有所触动,这只是创作的最初的契因,对于这个生活片段的全部内涵,它的深层的意义还没有理解。感觉到的东西我们还不能理解它,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地感觉它。5.笔要紧紧地靠近人物的感情、情绪,不要游离开,不要置身在人物之外。要和人物同呼吸,共哀乐,拿起笔来以后,要随时和人物生活在一起,除了人物,什么都不想,用志不
北京文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,在大的方向上出现了峻急与平淡的两条路,林斤澜与汪曾祺是各自的代表。有趣的是二者并非彼此对立,而是互渗互换、彼此影响的。林斤澜是汪曾祺的挚友,相识在五十年代初,都在文联工作,且年龄相仿。汪曾祺那时候文章不多,性格的温厚吸引了林斤澜。自然是一起喝酒、谈天的时候多。林斤澜认识沈从文,也是汪曾祺的介绍,两人还到历史博物馆去看望这位前辈。据说五六十年代每年大年初一的时候,他们还一起到沈家拜年。林斤澜(左)与汪曾祺(右)林斤澜喜欢汪曾祺的原因很多,大致说来,都爱写短篇,走的是相近的路子;均带点杂家的趣味,对风俗人情、野史笔记有些兴趣;而且他们皆有点散淡或自由派的风骨。林氏早年参加革命,作为地下党员潜入台湾,曾入狱一年。新中国成立后,干脆入了文坛。林氏自认在一些地方不及汪氏,比
生命中下个7年,下个10000小时,你打算怎样度过?作者:水木然,微信号:smr669,作品变革三部曲(已出版上市),本文经授权转载为什么很多人勤勤恳恳,但是永远赚不到大钱?为什么“资本收入”永远都大于“劳动收入”?为什么有人的财富增长那么快?读完这篇真正的“赚钱的逻辑”之后,你就一目了然!一、资本首先,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“资本”。“资本”仅仅是指钱吗?不是。资本是对资源的“支配权”,通过资源支配带来更多的支配权叫“资本运作”,通过“资本运作”优化和配置社会财富,实现社会效率的最大化就是“资本运作”的社会价值。因为资本有趋利性和增值性,追求利润最大化。这就会促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朝着效率、效益最大化的方向上行。社会资源将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国家和地区、最有效率的产业、最有效率的企业、最有效率的
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,市场经济在中国全面展开,资本逻辑已进入中国的经济生活,今天,我们讨论马克思,是在讨论我们当下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本身。苏东剧变之后的1992年,日裔美国学者弗兰西斯·福山发表《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》,宣称未来将是自由市场经济和议会民主政体大行天下,而社会主义以及作为其纲领基础的马克思主义,在这种全球化语境中已经没有了位置。1993年,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举办大型国际研讨会,主题是“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”。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德里达与会并发表演讲《马克思的幽灵》,内容针对福山的历史终结论。他说,在今天,地球上所有的人,不管他们愿意与否,知道与否,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学说的继承人。 在当代的时代课题面前,我们仍然需要从马克思学说中得到具有根本意义的启发。马克
在当今社会,很多人的一个共识是:人生是“实利主义”的,好坏品级与资本挂钩,我们只有很“聪明”,才能拥有一个有钱有闲的“优秀”人生。为这种思维模板所规训,“人文学科”已长久地被人们认为是无用之物。而那些将自己栖身于人文典籍之中,与现实世界保持着足够距离的人,也往往被不无讽刺地扣上“书呆子”的帽子。但是,在复旦大学“哲学王子”王德峰教授看来,以“书呆子”为可怜可悲的“聪明人”,或许才是真正被困于时代、社会的“套中人”。不想被世界愚弄,不如当一个真正的“书呆子”。仅仅懂得现实社会利害关系、因果关系,便自矜为“懂得人生”,实际上是人生的“降格”。一个真正的“书呆子“,懂得如何在小说、历史、哲学中,学习古往今来人类发展的经验,体悟民族、国家乃至人类的灵魂和命运。当然,这也是“人文学科”无用之大用。所谓
特别推荐听哲学课:哲学100问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5周年1818年5月5日-1883年3月14日不读他将永远是一个错误王德峰访谈扫码上图 - 解锁马克思(0基础入门)哲学家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,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。在科学的入口处,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,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:“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,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”。“爱因斯坦晚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接受记者提问,被问临终前最遗憾的会是什么,他说:就是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。这才是精神家园。音乐和思想家是同一层面的”——“终极追问!”“海德格尔和马克思分别从两个维度对本体论发起了革命,前者从当代文明的‘遗忘存在’,后者从‘劳动的异化’。”——“哲学当代性?”采访中,记者的好奇心一直在面前这位58岁男子前“嘀咕”:他为何被复旦学子冠以“